湖南株洲县一小学教师罚站迟到学生,被身为副所长的学生家长带入派出所数小时;安徽铜陵市一小学教师因制止学生纠纷,用手按了学生脖子留下指印,不堪家长威胁而跳江;33岁的常某尧拦路辱骂殴打20年前的班主任张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面对违规违纪、言行失范的学生,管,还是不管?又该怎么管?老师们左右为难。同时,江西8岁女童在校被罚做俯卧撑后下半身瘫痪的不幸遭遇,也让家长们担心,老师过于主观的惩戒是否会演变成对孩子的伤害。 22日,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第三条明确提出,教育惩戒是指教师和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和管理中基于教育目的与需要,对违规违纪、言行失范的学生进行制止、管束或者以特定方式予以纠正,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职务行为,并指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 惩戒行为分四级 征求意见稿按照学生违规违纪、言行失范的情节轻重,将惩戒行为分为四级:一般惩戒、较重惩戒、严重惩戒和强制措施。 一般惩戒包括点名批评、做书面检讨、适当增加运动要求、不超一节课堂教学时间的教室内站立或面壁反省等当场教育惩戒。如果学生扰乱秩序、影响他人或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教师可将其带离现场暂时隔离。 如果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情节较重,或经现场教育惩戒拒不改正的,教师可进行较重惩戒。如暂停或限制学生参加课程表以外的游览、社会实践以及其他外出集体活动,承担校内公共服务任务等,并通知家长。 如果学生违规违纪屡教不改或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或有欺凌同学、辱骂殴打教师等恶劣情节的,可进行严重惩戒,如不超过一周的停课或停学,要求家长带回配合开展教育等。情节严重或拒不改正的,学校可给与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的纪律处分。 如果发现学生携带、使用违规或违法危险物品的,教师应予以制止、暂扣并通知家长。违法、危险物品应予以没收或报告公安机关等部门依法处理。发现学生藏匿违法违规物品的,应责令学生交出或对其藏匿物品的课桌、储物柜等进行检查。 这些行为不能有 惩戒与体罚仅有一线之隔,把握好“度”尤其重要。征求意见稿第十三条明确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教育惩戒教育过程中,不得有以下六种行为: (一)以击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行为; (二)超过正常限度的罚站、反复抄写,强制做不适的动作或者姿势等间接伤害身体、心理的变相体罚行为; (三)辱骂或者以带有歧视、侮辱的言行贬损等侵犯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 (四)因个人或少数人违规违纪行为而惩罚全体学生; (五)因个人情绪或者好恶,恣意实施或者选择性实施惩戒; (六)其他侵害学生基本权利或者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大家最关心这一点 征求意见稿中,“适当”一词总共出现了11次,究竟怎样算“适当”?对此众说纷纭。 央视新闻微博发起的一项投票调查显示,90%的网友支持教育惩戒,其中59%的网友支持惩戒,但同时表示惩戒也要把握好“度”。 央视《新闻1+1》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48%的受访者最关心的问题是“教师在具体操作中,怎么把握好度?”27%的受访者关心“家长能从多大程度上配合支持?”25%的受访者关心“怎么监督?如果出现异议矛盾,怎么合理妥善解决?” 惩戒需要家长理解配合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央视《新闻1+1》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76%的受访者认为“学生出现违规违纪、言行失范,主要责任在家庭”。 征求意见稿提到“家长”一词多达20次,其中第十五条明确指出家长应当履行对子女的教育职责,尊重教师的教育权利,配合教师对违规违纪、行为失范学生进行管束教育。 适度的惩戒一直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在甲骨文中,“教”字右半边是“攴”,含有“以手持杖、敲击”的意思。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适当的惩戒不仅是老师的权利,更是老师的义务,不了解惩戒,老师就放弃了一部分自己应尽的职责。”现代教育学观点也普遍认为,缺乏惩戒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适当的批评。有了法律的规范、家长的配合,中小学教师们才能真正做到手中有“戒尺”,心里有分寸。(文/田雨棣)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