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整理 | 洪仪厉 丁雅文 美编 | 苏丽娜 戴安婷 排版 | 蓝琳 责编 | 崔以华 苏丽娜 指导老师 | 黎藜 陆欣 1. “不要老想着做英雄” 高中的时候我生物很好,文科也很好。但高三选专业的那一刻,我就毅然决然选了要走新闻这条路。做出这样的决定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从小到大生活环境的耳濡目染的自然选择。我妈妈也是记者,她常说的一句话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担道义”就是要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发声、而呼唤,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帮助别人,能够推动社会进步,这也是我选择这个职业的重要原因。 怀着一腔热血,我踏入了新闻行业,却很快就被“上了一课”。 当时我刚正式入职,被安排跟进一宗投诉,投诉人说自己买到了一个假水晶,并出示了一份由某省级鉴定机构开出的一份鉴定证明,鉴定水晶为假水晶。但在我们反复采访核实的过程中,发现这个投诉人其实是另一个商家请来打击竞争对手的,投诉人拿出的鉴定证明,出具的机构也不愿承认是他们所出,直到我们带着水晶远赴深圳的国家级检验机构进行检测,终于还了被投诉商家的清白。这件事情过后,我的一位领导语重心长地和我说:“不要老想着做英雄”。 我很庆幸,自己在入行之初就遇到这次波折,多年过去,我依旧会在想要“伸张正义”的时候想起它。我会一直告诉自己不要轻易相信单方面的意见,要反复求证。这样,我们才能尽可能地接近事实。 后来,我又遇到了一宗连环投诉,有一个报料人声称自己买的蛋糕有刀片,导致自己的孩子嘴巴受伤。但她未能提供孩子的就诊病例,或者受伤的照片。第一次投诉是我跟进,当时商家为了息事宁人,赔钱了事,投诉人撤去了投诉也让我们不用再报道。但没过一个月,我的同事报道了一宗类似的案例,投诉的是另一家连锁饼店,我在看了报道之后起了疑心,但由于画面作了处理,没法确认是同一个投诉人。 又过了半个月,这名投诉人再次打电话投诉,这次恰好是我帮忙接的电话,我立即向部门汇报,并且在其他媒体都在被这个投诉人带节奏的时候,布局了一次反向调查。在成功掌握了一系列线索后,我们马上报警。警方介入调查后,果然查出了问题,这名报料人未婚未育,且多次涉嫌用类似手法向商家索赔。得益于警方的有力介入,事件最终得到了妥善处理,被“伸张正义”的商家们,得到了公正的结局。 2.“什么是新闻” 新闻到底是什么。课本上有各种表述,每个概念放在特定角度都是正确的,但却容易让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出现各种理解的偏差。所以到底什么是新闻呢?我大二暑假在电视台实习时,遇到一位资深老记者,他只用了一个操作,就让我茅塞顿开。 我当时在剪一条警方行动的新闻片,按照带我的那个记者说的,一个镜头剪三秒四秒就够了。当时这位资深老记者刚好是值班编审,他看完我交的片子后,将其中一个镜头从3秒钟一直拉长到30多秒。为什么要把3秒的镜头变成30秒?对于我的疑问,他只留给我一句话:“要让观众看完整”。 我反复琢磨了一晚上,翻开《新闻学》的课本寻求档案,忽然顿悟:因为尽可能地还原新闻事实、新闻事件,受众才能尽可能完整地了解新闻事实。并且,作为电视新闻,画面冲击感是最大的优势,要尽可能地以最吸引观众的一种形式去吸引观众接受信息。 当时那个画面是警方的海上行动。30多秒的画面能更完整展现了警方在海上抓捕的过程,更刺激、更惊险、更有吸引力!后来在我真正入行后,看到一些前辈甚至只用一个超长镜头,不加任何旁述,只留现场声和采访,就能完整做出一条立场客观,信息充分,又非常吸引观众的电视新闻。 3.医院很需要我们 新冠疫情期间,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是第一批获准进入广东地区新冠重症患者隔离病区的媒体,而我则是第一组进去的记者。因为我是跑医疗线的,对一线情况比较了解,有一定的防疫知识,作为当时离病区最近的记者,我责无旁贷必须第一个进去。当时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通过自己的报道,帮到更多的人,帮助疫情快点过去。 由于是第一批进去的记者,很多情况对所有人,包括医护人员都是未知的,因为当时疫情刚开始,高级防护服严重不足,我们第一时间就向医院提出,不能占用宝贵的高级防护服,因为医护人员要去插管,一插管,患者会喷出大量的病毒和血液,他们更危险,更需要白色防护服。 所以最开始的时候,我们进新冠隔离病区,穿的是防护级别低很多的蓝色防护服,直到疫情受控,国产的高级防护服大量供应后,我们才换装。那个时候毒株毒性还是很强的,我们接触的多数都是重症患者,或者是重症病区的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更高。由于担心被感染,我和同事们都是隔离居住,每天一起床就往病区“上班”。 有一次我去给家人送口罩,也只能把车开到停车场,把口罩摆得远远的,等我离开之后家里人再过去消毒和拿取口罩。不知何时才能结束的孤独和时刻害怕被感染而高度紧绷的精神状态,每日循环,压得我几乎喘不过气,甚至数次暗自落泪,只能安慰自己:“如果中招了,我肯定是最快得到治疗的。” 这个期间,唯一让我能坚持下来的信念,就是希望通过在疫区报道,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我在疫区里发回了患者努力康复的故事,采访了医护人员一家四口人全部投身到一线的事迹,跟拍疾控人员进行病毒检测的全过程,发出广州地区第一篇深入重症隔离病区的报道,圆满完成全城唯一一场直击首例新冠患者康复出院的电视现场直播……后来医院的党委书记跟我说,大家很需要我们的报道,首先是让老百姓知道新冠能治,其次是避免更多的人感染新冠,第三是给医护人员加油鼓劲,也希望医护人员的家人也能够看到医护人员在隔离区内的情况,放下心来,更支持家人在一线的工作。 4.“我希望回望人生时是有意义的” 疫情第二年之后,我除了跑医疗之外,还要负责跑市主要领导的政务报道。这和民生新闻很不同,因为我能更深入地了解广州这个城市是怎么运行的,在不同的角度去了解这座城市后,我会比以往更快更准确地知道,广州在每一个时间节点上它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也可以换一个形式去帮助广州,比如宣传广州的营商环境,向社会宣传广州的哪些产业正在重点发力等等,报道可能更宏观,但无论是从广州的城市发展还是整个国家大经济环境来看,作为党媒,这些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我也希望,通过我所做的工作能帮助这座城市变得更好,也能继续践行着做记者的初衷,这样,当我在人生尽头再回顾一生的时候,我或许就可以自豪地说,这辈子没白过! 我一直很感谢学院对我的培养,如果没有学院的培养,也不会有我的今天。作为广州地区最早成立的一批新闻专业,在我入学的时候新闻系就已经打造了比较成熟的新闻从业人员的培养机制,大批师兄师姐在新闻行业扎根,也为我们这些后辈入行创造了宝贵的经验和社会资源。 当年,作为总是坐在前两排的学生之一,最吸引我的,是新闻学院很多老专家、老教授对新闻的独特见解,至今让我受用匪浅。除了课堂学习,我们学院可能也是最喜欢把学生推出去实习的学院之一。正因为有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我们对知识的掌握才更牢固,我们的技能才能更贴近市场的需求。 作为过来人,我也有一些心里话想对师弟师妹说。 首先是要成为e人。因为离开校园之后,就算不做记者,也要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待人接物、与人沟通的能力,直接决定了人生的很多成败。在学校期间,其实也有一个很好的途径,可以锻炼这种能力,那就是做班干,或者做社团的干部,这些职务带给你最重要的机遇,是让你有更多与人交往的机会,会逼着你更快地学会与人沟通。当时我就是因为这样的经历,成功完成了从i人到e人的转变。 另外,实习对于学生也非常重要,因为实习是我们在新闻行业迈出的第一步。要带着自己的思考去实习。 如果只是当一个带教指哪打哪的工具人,没有思考,是不会进步的。专业课和实习,两者都不能丢。只有理论,没有实习的话,知识很快就忘了。当你储备了一定的专业技能之后再去实习,你会有新的思考。这个文章怎么写才吸引人?这个片怎么剪才更加出彩?那时候你再把学过的知识翻一次,你会豁然开朗。一来二去,你会对课本的知识的掌握会更牢固,你的专业的功底会更扎实。当然这需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积累为前提,比如大二升大三的暑假,就是一个不错的节点。 最后,对于立志想做记者的师弟师妹,我建议要多掌握一些自己专业之外的知识。 比如我当年读的广电专业,没有播音课,我的工作又需要我出镜和配音,我不得不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向播音专业出生的前辈学习各种发音技巧,不断练习自己的镜头感。又比如,掌握至少两到三项新闻专业之外的专长。成为杂家只是新闻工作者的基准线,只有成为某一两个领域的专家,才能叫真正合格。比如我自己,就对医学、农业、军事、国际政治等,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培养了浓厚的兴趣。 因为你有专长之后,你再去应付这一领域的新闻报道,你会更加得心应手,看待事情,也能比别人看得更专业、更深刻!一旦机遇来临,你就有机会在这个行业内成为不可或缺的专家,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原标题:《记者节&院庆特辑03 | 聆听记者的“独家记忆”》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