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的热度至今居高不下,路上的小米 SU7 频频刷屏,线下实体店人声鼎沸,体验样车也因为高强度 " 营业 ",车上的某些零件提前步入老化阶段。很难想象百年造车历史长河,还能有多少这样的盛况。 然而庞大的进店量和订单量也让各路黑子找到了抹黑的点,他们坚信这只是小米汽车刻意营造的假象,小米 SU7 的热销存在许多水分。不过,小米汽车的第一份成绩单,给了外界有力的回应。 早在小米 SU7 正式上市前,整个汽车行业已经战火纷飞,比亚迪牵头大搞降价,就像是对小米汽车的一次 " 热烈欢迎 "。当时不少人认为,按照这样降价加量的势头,小米汽车没有造车经验,没有规模效应,SU7 未上市即 " 凉凉 "。 现实是,小米汽车发布获得了全网关注,吸引了大量车圈以及非车圈的用户,连海外网友对 SU7 这款车也略知一二,狠狠地火出了圈。硬要与竞品对比,21.59 万元起售的小米 SU7 为 400V 架构、220kW 电机,车上的按键、冰箱和音响等都得加钱选装和扩展,其实纸面看上去并没有那么 " 美好 "。 在小通看来,小米汽车和特斯拉身上有同样的特质,就是网络热度很高。前者在 3C 消费电子领域积攒了不少圈外、圈内的粉丝,后者则是最早成功的电动车品牌之一,影响力不亚于苹果,其技术力也在行业当中有着领先优势,被大多数人所熟知。 急于博得关注的车企也会 " 病急乱投医 ",因为尬蹭而影响路人好感的例子也有,比如跟小米汽车大战数个回合的智己汽车。 前面有提到,小米 SU7 的标准版和 Pro 版并没有跟直接竞品拉开明显差距,部分参数略有不足,只有 Max 版才与竞品顶配站在同一水平线。小米汽车的确将流量转化为实际销量,但不代表消费者不重视汽车的配置。 如果后续官方没有延期,5 月份后下单的车主将不再享受这些权益,意味着除了 Max 版本,SU7 的竞争力又会再少几分。那时再面对那些 " 全系标配 ",价格还更便宜的新能源轿车,小米的品牌影响力似乎没有那么重要了。 这难免会导致一部分潜在客户转化成 " 等等党 ",急于购车的则会转向其它品牌,对小米汽车后续维持销量不算一个好消息。顶流品牌也要在消费者有需要的时候拿出现车,智驾软件也要早日交付,否则光有流量转化回来的订单,却因交付速度太慢影响口碑,十分不划算。 小通承认,SU7 是一款很好的纯电轿跑,小米作为互联网厂商,利用了其在 3C、IoT 积累下来的经验,把互联装进了汽车中。 但 SU7 从产品定义上来说仍然是一款个性鲜明的产品,轿跑和纯电这两点,意味着它不适合所有人,它的作用更多是建立品牌知名度,同时向外界秀肌肉。可以预见的是,SU7 的爆款势头不会维持太久。 据了解,小米的第二款车型为中大型 SUV(代号为 MX11),采用增程式插混动力,造型类似于保时捷卡宴,但价格低于理想 L9,主打的是舒适家用,并且没有里程焦虑,面向更广泛的家用群体,这才是小米汽车销量的顶梁柱。小通猜测后续可能还会有针对年轻家庭的紧凑家用新能源 SUV 型号,都可以期待一下。 雷军似乎把更多的心思押在了第二款车型上,有消息称目前已经完成开发,2024 年底有望亮相。配合小米智能座舱的特性,小通相信第二款车型更能胜任,不知道今年的北京车展上,小米是否会透露更多关于第二款车的信息。 当然,目前限制小米汽车的仍然是工厂产能,SU7 的交付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之前,第二款车是不会匆忙上市的。至少在未来几个月,小米汽车的当红头牌仍然是 SU7。 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北京车展)将于 4 月 25 日 -5 月 4 日隆重举行,本届车展以 " 新时代 新汽车 " 为主题,是 " 汽车从电动化走向智能化 " 的风向标。 届时,包括比亚迪、小米、AITO 问界、小鹏、蔚来、理想、极氪、极越、长安深蓝等头部品牌将悉数登场,除新车型 " 大比武 " 外,自动驾驶技术的推进、智能座舱的演化和 AI 大模型与汽车的结合,都将是重要看点。雷科技旗下 " 关注电动车,更懂智能化 " 的账号电车通将派出报道团前往北京现场,进行一线专业报道,敬请关注。 (责任编辑:) |